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一以贯之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

【拼音】:yī yǐ guàn zhī

【注音】:一一ˇㄍㄨㄢˋㄓ

【词性】:成语。

【简体】:一以贯之

【繁体】:一以貫之

解释

词语解释⒈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后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一以贯之[yīyǐguànzhī]⒈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后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

基础解释贯:贯穿。用一种思想或理论贯穿于各类事物之中。

引证解释⒈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后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参见“一贯”。引:《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汉书·王莽传上》:“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中:“万物虽殊,而其情可类,所谓一以贯之者。”明李贽《又答石阳太守》:“此数老之学所以能继千圣之絶,而同归於‘一以贯之’之旨也。”朱自清《经典常谈》十三:“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⒈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后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参见“一贯”。引《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汉书·王莽传上》:“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中:“万物虽殊,而其情可类,所谓一以贯之者。”明李贽《又答石阳太守》:“此数老之学所以能继千圣之絶,而同归於‘一以贯之’之旨也。”朱自清《经典常谈》十三:“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

综合释义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刘征泰《苏步青》

网友释义一以贯之[yīyǐguànzhī]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汉语大词典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后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汉书·王莽传上》:“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中:“万物虽殊,而其情可类,所谓一以贯之者。”明李贽《又答石阳太守》:“此数老之学所以能继千圣之绝,而同归于‘一以贯之’之旨也。”朱自清《经典常谈》十三:“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参见“一贯”。

国语辞典⒈ 语出指用一种道理贯通于各类事物之中。引:《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五灯会元·卷一六·签判刘经臣居士》:「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一以贯之[yīyǐguànzhī]⒈语出指用一种道理贯通于各类事物之中。引《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五灯会元·卷一六·签判刘经臣居士》:「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成语解释一以贯之

辞典修订版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指用一种道理贯通于各类事物之中。《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锺繇传》:「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五灯会元.卷一六.签判刘经臣居士》:「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指用一种道理贯通于各类事物之中。三国志˙卷十三˙魏书˙锺繇传: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五灯会元˙卷十六˙签判刘经臣居士: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其他释义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以贯之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始终如一 善始善终 有始有终

反义词 一反常态 虎头蛇尾 杂乱无章 有始无终 一反既往

一以贯之造句更多 >>

1.这也是所有伟人必定要安排的身后事,要找一个能一以贯之的接班人。

2.这也是所有伟人必定要安排的身后事,必定要找一个能一以贯之的接班人。

3.秉直而行,不屈不弯;刃分阴阳,身证三才;一以贯之,可合大道。

4.我也有些惊诧,我动用一以贯之内功,竟被她一掌震退。

5.由此再看影片后续多场文戏与武戏的交叉叙述,均以动作性极强的战斗场面平行穿插过场戏和内心戏,这种一以贯之的以动制静,给予观众十分过瘾的观赏快感。

6.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7.……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8.不管你利用哪段时间做祷告,但必须一以贯之。把这段时间在你的日历本标出了;就像跟任何人约会一样在约定的时间里向圣父倾诉。同样也与主耶稣约定!

9.摘要格拉斯的创作是针对逝去历史之作,创作中他坚持反思历史问题的思想,一以贯之

10.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修士,来到魔行宫无非是来求道,求道成正果,向魔并非魔,我道一以贯之,望各位成全。

字义分解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yǐ

[yǐ]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guàn

[guàn]

(1)(动)穿;贯通:如雷~耳|学~古今。

(2)(动)连贯:鱼~而入|累累如~珠。

(3)(量)旧时的铜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家私。

(4)(Guàn)姓。

读音:zhī

[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一以贯之相关成语

一以贯之相关词语

包含一以贯之的歇后语

上一个:淹会贯通

下一个:忠贯日月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