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望子
【拼音】:jiǔ wàng zǐ
【注音】:ㄐ一ㄡˇㄨㄤˋㄗˇ
【结构】:酒(左右结构)望(上下结构)子(独体结构)
【简体】:酒望子
【繁体】:酒望子
词语解释见“酒望”。酒望子[jiǔwàngzǐ]⒈见“酒望”。
引证解释⒈见“酒望”。
综合释义见“酒望”。酒望子[jiǔwàngzǐ]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条缀于竿顶,悬在店门前,以招徕客人。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今日早晨间,我将这镟锅儿烧的热了,将酒望子挑起来,招过客。」《水浒传.第四回》:「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屋檐上。」也称为「酒帘」。
汉语大词典见“酒望”。《汉语大词典》:酒望 拼音:jiǔwàng亦作“酒望子”。即酒帘。《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见那酒店前挂着一个酒望儿。”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酒家揭帘,俗谓之酒望子。”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今日早晨间,我将这旋锅儿烧的热了,将酒望子挑起来,招过客,招过客。”《水浒传》第二九回:“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参见“酒帘”。
国语辞典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条缀于竿顶,悬在店门前,以招徕客人。酒望子[jiǔwàngzi]⒈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条缀于竿顶,悬在店门前,以招徕客人。引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今日早晨间,我将这镟锅儿烧的热了,将酒望子挑起来,招过客。」《水浒传·第四回》:「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屋簷上。」
辞典修订版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条缀于竿顶,悬在店门前,以招徕客人。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今日早晨间,我将这镟锅儿烧的热了,将酒望子挑起来,招过客。」《水浒传.第四回》:「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屋檐上。」也称为「酒帘」。
其他释义1.见'酒望'。
读音:jiǔ
[jiǔ]
(1)(名)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烧酒等。
(2)(名)(Jiǔ)姓。
读音:wàng
[wàng]
(1)(动)探望:拜~|看~。
(2)(动)盼望、希望:期~|企~。
(3)(名)名望:声~|威~。
(4)(形)〈书〉怨恨。
(5)(名)(~子)店铺标明属于某种行业的标志:酒~。
(6)(介)对着;朝着:~我点点头|~他笑笑。注意“望前看”、“望东走”等处的“望”多写作“往”。
(7)姓。
(8)(名)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上看见圆形的月亮;这种月相叫望;这时的月亮叫望月。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