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铄
【拼音】:jīn shuò
【注音】:ㄐ一ㄣㄕㄨㄛˋ
【结构】:金(上下结构)铄(左右结构)
【繁体】:金鑠
词语解释谓金为火所销。
引证解释⒈谓金为火所销。引语本《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鑠,为丧,皆不可举事。”《艺文类聚》卷三十引南朝陈周弘让《答王裒书》:“云飞泥沉,金鑠兰灭。”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鏌耶之锋,冰销於倏然;辕门之器,舍鑠於斯须。”元舒頔《题山中所有》诗:“火流金鑠锦袄子,霜降木落玉面貍。”
网络解释金铄(汉语词语)基本信息
综合释义谓金为火所销。语本《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鑠,为丧,皆不可举事。”《艺文类聚》卷三十引南朝陈周弘让《答王裒书》:“云飞泥沉,金鑠兰灭。”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鏌耶之锋,冰销於倏然;辕门之器,舍鑠於斯须。”元舒頔《题山中所有》诗:“火流金鑠锦袄子,霜降木落玉面貍。”金铄[jīnshuò]谓金为火所销。《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铄﹐为丧﹐皆不可举事。'
网友释义基本信息词目:金铄拼音:解释:
汉语大词典谓金为火所销。语本《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为淬,与金合为铄,为丧,皆不可举事。”《艺文类聚》卷三十引南朝陈周弘让《答王裒书》:“云飞泥沉,金铄兰灭。”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镆耶之锋,冰销于倏然;辕门之器,舍铄于斯须。”元舒頔《题山中所有》诗:“火流金铄锦袄子,霜降木落玉面狸。”
其他释义1.谓金为火所销。语本《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铄﹐为丧﹐皆不可举事。'
1.方天旭手中的龙纹银剑向外爆射着流金铄石的赤红剑气,凌厉的剑锋带着熊熊烈焰,划过灼热强劲的烈风直劈身前毫不退缩的南宫长风!“南宫公子!”。
2.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恶妖当关,夫唯蹉跎些,炎阳高灼,流金铄石些……归来归来,与吾同在些。
3.力之极,流金铄石,移山倒海;阵之通达,藏形匿影,改天换地;心通神,流光溢彩,造化苍生。
4.烈日当空,流金铄石,在站台候车的人们都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仿佛他们等的不是车而是救命稻草。
5.午后的沙漠流金铄石,无情的烈日如火焰般毫无遮挡地喷吐到大地上,广袤的沙漠被烘烤得像个蒸笼,热浪灼人。
6.天气奇热,流金铄石,连空气似乎都窒息了。
7.言与不言在我,用与不用在时,若国道方屯,时不我与,以忠获罪,以信见疑,贝锦成章,青蝇变色,良田败于邪径,黄金铄于从口,穷达运也,其如命何!
8.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9.其目光如炬,直目正乘,瞑乃晦,视乃明,能穿透万物,威力极大,无物能抵;又善演四时之法,吹口气则乌云密布,大雪纷飞;呼口气则赤日炎炎,流金铄石。
10.或是荒无人烟的沙漠,或是深不见底的海洋,或是流金铄石的火山,甚至科学家们无法探知的魔界入口都有他们的踪影。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shuò
[shuò]
(1)(动)熔化金属。
(2)(动)销毁;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