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未尝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未尝

未尝

【拼音】:wèi cháng

【注音】:ㄨㄟˋㄔㄤˊ

【词性】:副词。

【结构】:未(独体结构)尝(上下结构)

【简体】:未尝

【繁体】:未嘗

解释

词语解释未尝wèicháng。(1)——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2)不曾。未尝[wèicháng]⒈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例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英havenot;⒉不曾。例终夜未尝合眼。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未尝识书具。——宋·王安石《伤仲永》未尝有言。——明·刘基《卖柑者言》英didnot;

基础解释(副)①未曾;没有;不是:一夜~合眼。②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肯定的意思,表示一种较委婉的口气:这~不是一个办法。

引证解释⒈未曾,不曾。引《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掛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⒉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引《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唐元稹《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尝不三復沉吟。”明刘基《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餘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⒊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引《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寧。’天下未尝亡士也。”明李贽《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鲁迅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网络解释未尝未尝,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未曾,不曾。《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掛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唐元稹《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尝不三復沉吟。”明刘基《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餘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寧。’天下未尝亡士也。”明李贽《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鲁迅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网友释义未尝,汉语词汇。拼音:wèicháng[havenot]——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汉语大词典(1).未曾,不曾。《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台谏外,未尝与群臣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挂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2).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唐元稹《崔弘礼郑州刺史》:“敕:朕读《诗》至于《羔裘》、《缁衣》之章,未尝不三复沉吟。”明刘基《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馀业,以自免于冻馁,未尝不惴惴于吾身。”(3).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天下未尝亡士也。”明李贽《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鲁迅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国语辞典不曾。未尝[wèicháng]⒈不曾。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近未始⒉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 「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辞典修订版不曾。《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 「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辞典简编版不曾。 【造句】为了完成这幅画,几天来他未尝走出画室一步。不见得、未必。 【造句】他的话未尝没有道理,我们何不再仔细考虑一下?

英语have not

其他释义副词。①用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办法虽好,但未尝没有缺点。②表示事情没有出现:他们书信往来,未尝间断|心情激动,一夜未尝合眼。

未尝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未曾 不曾 未始

反义词 曾经

未尝造句更多 >>

1.他们俩打架都是两人一起上,刚开学,班里学生大多都还不熟悉,挨打的人往往双拳不敌四手,所以这兄弟俩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里还未尝败绩。 

2.爱惜官爵,未尝以阶级私人,凡朝士有才用者,皆引入己府,无施及忤旨,即度为台官。

3.朱涤非深居浅出耗费一生勤勉修行,少有时间陪伴爱女甚至耽误了女儿的终身幸福,却落得大志未尝抱负未展,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4.其实生活有别人安排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如同不用思考一样,也是一种幸福当我已经可以一边微笑一边对着别人说我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是有觉可睡的时候,谁能告诉我天上有多少个天使一起沉默。

5.其实生活有别人安排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如同不用思考一样,也是一种幸福当我已经可以一边微笑一边对着别人说我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是有觉可睡的时候,谁能告诉我天上有多少个天使一起沉默这样的人生没有沉默,顶多有迷茫而那些在每个夜晚穿堂而过的黑色的沉重,永远不会出现。

6.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7.银发男子长啸一声,紫气氤氲,白光震动,沉郁顿挫的语声随之响起!……余三岁习剑,七岁小成,挑战天下高手,未尝一败。

8.我关木纵横沙场半生,未尝一败!不料竟落到如此田地!也罢,大丈夫生当马革裹尸还,得偿所愿,死得其所啊!

9.正逢那一代五行宗掌门剑祖师天赋异禀,仗剑行走修真界,终生未尝一败,闯下赫赫声名。

10.始随高祖皇帝秦治民率十七铁骑举义,经十余载南征北战,旗下三十万精锐铁骑所向披靡,未尝一败。

字义分解

读音:wèi

[wèi]

(1)不;不曾:~便。

(2)(名)地支的第八位。参看〔干支〕。

读音:cháng

[cháng]

(1)(动)吃一点儿试试;辨别滋味。

(2)(副)曾经。

(3)(副)比喻经历过。

未尝相关成语

未尝相关词语

关于未尝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未尝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佐雍得尝

下一个:躬受亲尝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