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罪并罚
【拼音】:shù zuì bìng fá
【注音】:ㄕㄨˋㄗㄨㄟˋㄅ一ㄥˋㄈㄚˊ
【词性】:成语。
【繁体】:數罪併罰
词语解释数罪并罚shùzuì-bìngfá。(1)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的法律规定。数罪并罚[shùzuìbìngfá]⒈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的法律规定。英concurrentpunishmentforsevaralcrimes;
基础解释对同一人犯数罪的合并处罚制度。数罪指一人犯几个罪,包括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数罪;在判决之后,缓刑、假释考验期内犯数罪;刑罚执行中又发现漏判之罪或又犯新罪的。并罚原则指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不能超过20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
汉语大词典一个人犯几个罪,法院对其所犯各罪分别定罪处刑后按一定原则合并执行。我国刑法规定,判决宣告以前已经发现一个人犯几个罪的,除了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刑法还对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发现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以及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如何适用数罪并罚作了规定。
国语辞典同一犯人于裁判确定前犯二种以上之罪,应分别宣告其刑,而依其所判定之刑,合并定其应执行之刑。数罪并罚[shùzuìbìngfá]⒈同一犯人于裁判确定前犯二种以上之罪,应分别宣告其刑,而依其所判定之刑,合并定其应执行之刑。成语解释数罪并罚
其他释义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
1.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2.犯前两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3.在处罚上,对于单位内部成员而言,虽然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是共同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但不能成为对其数罪并罚的理由。
4.因受贿而进行违法活动构成其他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5.一人犯数罪的现象随着犯罪的产生而出现,对犯数罪的犯罪人如何进行处罚催生了数罪并罚制度。
6.第五部分在必要性原则下对数罪并罚进行合理解释,确立特殊情况下的数罪并罚规则,并将之作为数罪并罚规则的补充。
7.所以牵连犯理论应予以废弃,原先适用牵连犯处理的犯罪情形分别按想象竞合犯和数罪并罚处理。
8.该男子目前已被定罪,却是因为利物浦一法院还判定他犯有重婚和诈骗等罪行。这一数罪并罚的案件提供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先例,如果也算是一个先例的话。
9.中英文对照:“如果是涉及其他罪名的话就数罪并罚。”严义明表示。
10.近日,清远市清新区法院判定,这名为老不尊的老色狼谢某因犯强奸罪和猥亵儿童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读音:shù,shǔ,shuò
[shù]
[ shù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2. 几,几个:数人。数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4. 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 shǔ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数。数九。
2. 比较起来突出:数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数落。
4. 谈论,述说: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shuò ]1.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读音:zuì
[zuì]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读音:bìng,bīng
[bìng]
[ bìng ]1. 合在一起:并拢。合并。兼并。
2. 一齐,平排着:并驾齐驱。并重(zhòng )。并行(xíng )。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并且。
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并不容易。
[ bīng ]1.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读音:fá
[fá]
(动)处分、惩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