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罪
【拼音】:zhì zuì
【注音】:ㄓˋㄗㄨㄟˋ
【结构】:致(左右结构)罪(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1.构成其罪;获罪。致罪[zhìzuì]⒈构成其罪;获罪。
基础解释构成其罪;获罪。
引证解释⒈构成其罪;获罪。引《国语·晋语二》:“吾不忘也,抑未有以致罪焉。”《辽史·李澣传》:“澣本非负恩,以母年八十,急於省覲致罪。”
网络解释致罪致罪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hìzuì,解释为构成其罪;获罪。
综合释义构成其罪;获罪。《国语·晋语二》:“吾不忘也,抑未有以致罪焉。”《辽史·李澣传》:“澣本非负恩,以母年八十,急於省覲致罪。”
汉语大词典构成其罪;获罪。《国语·晋语二》:“吾不忘也,抑未有以致罪焉。”《辽史·李浣传》:“浣本非负恩,以母年八十,急于省觐致罪。”
其他释义1.构成其罪;获罪。
1.所有被压抑的都会造成罪恶感,所有违背自然的都会导致罪恶感,你一直在自欺欺人,不诚实本身就是罪恶感的来源。奥修
2.《唐律疏义》明确规定“证不言情及译人诈伪致罪出入者,证人减二等,译人与同罪”,即任何人都有如实提供证据或翻译的义务,否则不别亲疏处以刑罚。[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98025/造句网]
3.《唐律疏义》明确规定“证不言情及译人诈伪致罪出入者,证人减二等,译人与同罪”,即任何人都有如实提供证据或翻译的义务,否则不别亲疏处以刑罚。(https://www。chazidian。com/zj-398025/造句)
读音:zhì
[zhì]
(1)(动)给与;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辞|~电|~函|~候|~敬|~谢。
(2)(动)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力|专心~志。
(3)(动)招致:~病。
(4)(动)以致:~使人误解。
(5)(名)情趣:兴~|别~。
(6)(形)精密、精细:细~|精~。
读音:zuì
[zuì]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