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松筠之节成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成语大全 松筠之节

松筠之节

【拼音】: sōng yún zhī jié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鬆筠之節

【注音】:  ㄙㄨㄥ ㄐㄨㄣ ㄓ ㄐ一ㄝˊ

【简拼】:  SJZJ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解释

解释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出处唐·魏征《隋书·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语法松筠之节作宾语;指人的气节。

示例他老人家德高望重,有松筠之节

成语接龙

成语造句更多 >>

1、陷屯坎而更见松筠之节,居台阁以尽呈忠悫之诚。

字义分解

读音:sōng

[sōng]

(1)(名)松科植物总称:~科植物。

(2)(形)松散:~~垮垮。

(3)(动)使……松:~~腰带|~~琴弓。

(4)(形)经济宽裕:大手大脚;手~得很。

(5)(动)解开;放开:~手|~绑。

(6)(名)用鱼虾瘦肉等做成的绒状或碎沫状的食品:肉~|鱼~。

(7)姓。

读音:yún,jūn

[yún]

[ yún ]

1. 竹子的青皮:“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2. 竹子:“柴门空闭锁松筠”。

[ jūn ]

1. 〔筠连〕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读音:zhī

[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jié,jiē

[jié]

[ jié ]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 jiē ]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成语故事

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年幼的静帝宇文阐即位,内史大夫郑泽和御史大夫刘昉伪造诏书召杨坚入宫总揽军政大权,后梁大臣柳庄奉明帝萧岿之意入关,杨坚召见他并夸梁明帝有松筠之节,缓和了双边关系,共同对付尉迟迥

松筠之节相关成语

松筠之节相关词语

包含松筠之节的歇后语

上一个:松柏寒盟

下一个:松萝共倚

松筠之节成语导航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