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辞伐罪
【拼音】: fèng cí fá zuì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奉辭伐辠
【注音】: ㄈㄥˋ ㄘˊ ㄈㄚˊ ㄗㄨㄟˋ
【简拼】: FCFZ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出处《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语法奉辞伐罪作谓语;指讨伐有罪的人。
示例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宋·岳飞《奉诏移伪齐檄》
1、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
2、今孤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谁敢不服?
3、解放前,他在中学教书,对校长一贯奉辞伐罪,但最后还是被解聘了。
4、吾虽以顺讨逆,奉辞伐罪,但弱小在强大之间,恐无天命,卿不闻之也?
5、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
6、吾虽以顺讨逆,奉辞伐罪,但弱小在强大之间,恐无天命,卿不闻之也?www.chazidian.com/zj-85469/查字典造句
7、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奉辞伐罪造句】
读音:fèng
[fèng]
(1)(动)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上新书一册。
(2)(动)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到命令。
(3)(形)尊重:崇~|~为圭臬。
(4)(名)信仰:素~佛教。
(5)(动)侍侯:~养|侍~。
(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托|~陪|~劝|~告。
(7)(Fènɡ)姓。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读音:fá
[fá]
(1)(动)砍:~树。
(2)(动)攻打:讨~。
读音:zuì
[zuì]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