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之材
【拼音】: dòng liáng zhī cái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棟樑之材
【注音】: ㄉㄨㄥˋ ㄌ一ㄤˊ ㄓ ㄘㄞˊ
【简拼】: DLZC
【结构】: 偏正式成语
【辩形】: 栋;不能写作“洞”。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出处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语法栋梁之材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示例将来你们姑表兄弟,必是国家栋梁之材,股肱膀臂,同时出在两府,前程真是无可限量呀!(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六章)
近义词 出类拔萃
1、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2、立凌云之志,做栋梁之材。宝贝,祝你六一节快乐!
3、“读圣贤书当作仁人志士,听祖考训即为孝子慈孙”,以勉励子孙勤学苦读,争当爱国报国的栋梁之材。
4、欣闻我部同志于敌后顽强抗战,不胜鼓舞欢欣,华夏有此热血栋梁之材,何愁日寇不除?中国必胜!中华民族万岁!
5、一是在家乡常闻武贞才名,二是不才曾读相书,观仁兄天庭饱满,底格方圆,双眉带彩,二目有神,可做国家栋梁之材,上京赶考,准能得中前三名。
6、我们要努力学习,以便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7、承蒙圣恩,传我入都,途中多亏潘仁美保驾,这个潘仁美乃世家出身,年少有为,文武双全,堪称国家栋梁之材。
8、他,一个贫穷地区的农村青年,却立下了鸿鹄之志,非要完成高等学府的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9、陈老师说,他只有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才算问心无愧。
10、我们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读音:dòng
[dòng]
(1)(名)正梁。
(2)(量)一~房子。
读音:liáng
[liáng]
(1)(名)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条。
(2)(名)通常也指檩:正~|二~|无~殿。
(3)(名)桥:桥~|津~。
(4)(名)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山~。
(5)(名)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6)(名)南朝之一;公元502…557;萧衍所建。参看〔南北朝〕。
(7)(名)后梁。
(8)(名)(Liánɡ)姓。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cái
[cái]
(1)(名)木料;泛指材料:木~|钢~|就地取~。
(2)(名)棺材。
(3)(名)资料:素~|题~。
(4)(名)有才能的人:人~。
春秋时期,少年的孔子父母双亡,只有跟着异母兄弟孟皮一起生活,孟皮劝他学赶马车,孔子则坚持好学,他想当君子,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也就是这种思想迫使他怀才不遇,到处受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