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胜之地
【拼音】: xíng shèng zhī dì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ㄒ一ㄥˊ ㄕㄥˋ ㄓ ㄉ一ˋ
【简拼】: XSZD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区域
出处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形胜之地,允属勋贤。”
语法形胜之地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晋主谓契丹主曰:‘河东形胜之地,须留一子守着。’”
1、处士南阳冯亮有巧思,魏主使与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僧暹择嵩山形胜之地,立闲居寺,极岩壑土木之美。
2、旅顺口,扼要之所,口门严实,山列叠嶂,进可战,退可守,实乃形胜之地。
3、何况北京这么一座雄伟之城,宫殿巍峨,形胜之地,一旦毁于战火,总需重建,岂非又是劳民伤财!
4、头枕燕山,左有九山顶山,右有东灵山,为两耳插天,内有二十八星宿护龙,大都形胜之地。
5、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
6、灵州处黄河与浦洛河流交汇处,据形胜之地,方圆千里,有山河作为其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7、当是时,关中是天下形胜之地,要是关中一失,华夏必危,正因为如此,汉武帝才采取了先断右臂,扫出外围,逐步压缩,从战略上孤立匈奴的策略。
8、察既居形胜之地,折节下士,树恩百姓,勇侠之士多附之,境内称治。
9、这鼎上刻着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周身萦绕着黑、灰、白、红、黄、青、紫七色光芒。
10、且晋阳形胜之地,帝王由此而兴。
读音:xíng
[xíng]
(1)(名)形状:方~|图~|地~。
(2)(名)形体;实体:有~|~影不离。
(3)(动)显露;表现:喜~于色|~诸笔墨。
(4)(动)对照:相~见绌|相~之下。
读音:shèng,shēng
[shèng]
[ shèng ]1.在战争或竞争中取得优势,与败相对:战胜、得胜、出奇制胜。
2.超越:略胜一筹、一个胜一个。
3.美好的、优越的:胜地、胜景。
[ shēng ]肽的旧称。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