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少事烦
【拼音】: shí shǎo shì fán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食少事煩
【注音】: ㄕˊ ㄕㄠˇ ㄕˋ ㄈㄢˊ
【简拼】: SSSF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出处《晋书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语法食少事烦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身体衰弱,不堪承受繁重任务。
示例既而又因感激三顾,许人驱弛,食少事烦,至死方已。(清金圣叹《西厢记序》)
1、主要原因是“食少事烦”、“过于操劳”。
2、他身兼数职,却食少事烦,大家都为他叫屈。
3、自己“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不说,连底下人也给弄得什么权都没有,无事可做了。
4、自己“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不说,连底下人也给弄得什么权都没有,无事可做了。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5、他身兼数职,却食少事烦,大家都为他叫屈。(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6、既而又因感激三顾,许人驱弛,食少事烦,至死方已。◎清·金圣叹《西厢记序》
读音:shí,sì
[shí]
[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 sì ]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读音:shǎo,shào
[shǎo]
[ shǎo ]1.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少。少量。少许。
2. 缺,不够:缺少。减少。
3. 不经常:少有。少见。
4. 短时间:少等。少候。少顷。
5. 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
6. 轻视:“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shào ]1. 年纪轻或年轻人:少年。少女。少壮(年轻力壮)。
2. 古代辅佐长官的副职:少傅。少保。
3. 次级的:少校。少将(jiàng)。
4. 姓。
读音:shì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读音:fán
[fán]
(1)(形)苦闷、厌烦:~恼。
(2)(形)又多又乱:要言不~。
(3)(动)烦劳(请人帮忙的客气话):~您给看一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每天都是废寝忘食地工作,刘备关心他问他一天的起居饮食情况,能吃多少米,诸葛亮答道:“只吃三四升米。每天要亲自处理20多宗各种军事问题。”刘备逢人就夸诸葛亮吃得少而处理的时期很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