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之亲
【拼音】: gǔ ròu zhī qīn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ㄍㄨˇ ㄖㄡˋ ㄓ ㄑ一ㄣ
【简拼】: GRZQ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当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出处闽剧《钗头凤》:“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
语法骨肉之亲作宾语;用于至亲等。
1、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2、罗十一14或者可以惹动我骨肉之亲妒忌,好救他们一些人。
3、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
4、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5、除非为他骨肉之亲的父母,儿女,弟兄。
6、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99875/骨肉之亲造句]
读音:gǔ,gū
[gǔ]
[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 gū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读音:ròu
[ròu]
(1)(名)人或动物体内接近皮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
(2)(名)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冬瓜~厚。
(3)(形)〈方〉不脆;不酥:~瓤儿西瓜。
(4)(形)〈方〉性子缓慢;动作迟钝:~脾气。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qīn,qìng
[qīn]
[ qīn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2. 婚姻:亲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5.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
[ qìng ]1.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