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启后
【拼音】: chéng xiān qǐ hòu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承先啓后
【注音】: ㄔㄥˊ ㄒ一ㄢ ㄑ一ˇ ㄏㄡˋ
【简拼】: CXQH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出处清王昶《湖海诗传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语法承先启后连动式;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文中这句话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1、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2、隋朝年代虽短,但他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
3、自有我展氏迄今数千年,虽屡经变乱灾难,而谱谍之渊源,世代之统承,无不历历分明者,皆因代有承先启后、不辞辛劳、甘为奉献之人。
4、列国诸子倡议不同学说,造就百家争鸣,承先启后,开创中华万世根基。
5、本书是“中国人:承先启后”这门课程的学习指南。
6、交叉韧带外科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医学专家承先启后的发展史。
7、他初上夜班,一路上总有承先启后的感觉,直到进了工厂大门才心安。
8、立定三宫承先启后,锻造新剑肃治整军。
9、报道说,澎湖人在冬至日,宗祠、家庙会由轮值的值年祭者,循传统祭祖,表达慎终追远之意,还会申报新婚、新丁等,以象征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10、过渡经济道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道德文化的精华融汇,是一种承先启后的道德观。
读音:chéng
[chéng]
(1)(动)托着;接着:~尘。
(2)(动)承担;担当。~办|~包|~印。
(3)(动)客套话;承蒙:昨~热情招待;不胜感激。
(4)(动)继续;接续:继~|~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
(5)(动)姓。
读音:xiān
[xiān]
(1)(副)时间或次序在前:~发制人|~礼后兵|~来后到。
(2)(名)祖先;上代:~人|祖~。
(3)(名)尊称死去的人:~父|~哲。
(4)(名)〈口〉先前。
(5)姓。
读音:qǐ
[qǐ]
(1)(动)打开:~封|~门。
(2)(动)开导:~蒙|~发。
(3)(动)开始:~程|~用。
(4)(动)陈述:敬~者(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
(5)(名)旧时文体之一;较简短的书信:小~|谢~。
(6)(Qǐ)姓。
读音:hòu
[hòu]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