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认识论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认识论

认识论

【拼音】:rèn shi lùn

【简体】:认识论

【繁体】:認識論

解释

词语解释⒈ 关于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的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英:epistemology;认识论[rènshilùn]⒈关于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的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英epistemology;

基础解释关于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的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

引证解释⒈ 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由于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分成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⒈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由于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分成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综合释义认识论或知识论是由希腊字(知识之意)与(研究或学说之意)两个字组合而成。可以说是与知识相关的理论或哲学思维。认识论是哲学的一部分,是关于认识的哲学学说。它指在探究知识来源、前提、本质、范围和真实性(确定度、可靠性、有效性)等问题,它想了解的是一种信仰,有别于一般的观点。柏拉图认为,知识是灵魂的一种认知状态,但只涉及不变的、必然的对象,即形式。知识与意见不同,柏拉图认为两者是对立的,意见是关于可感对象的认知状态。MoritzSchlick则以区分「经验」与「认识」的差异加以阐述。他认为,「经验」是指对个别事物或属性的认识或体验,例如指出球的颜色、大小、形状、位置等,至于认识或知识,则是从现象中找出规则或本质,用少数的概念去把握繁杂的现象,目的在达到概念的认识。就哲学的观点来看,认识论提出的问题如知识是从何处来的?它是如何形成、表达和交流?什是知识?对于一切类型的知识「感觉经验」是必须的吗?以及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  关于认识的来源分为两大学派,以柏拉图和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和以洛克和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认识的来源,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真理的源头。康德则试图调和两派的说法,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结合先天直觉和知性概念和表象概念才有可能。当代认识论主要由英美哲学支配,比着重经验主义。  然而,也有学者对认识论是质疑的,例如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的「自我反思」来代替认识论。他指出,认识的主体在相信自己获得知识以前,必须清楚的了解自己可能认识的条件。我们只有根据我们判断的有效性这一可靠标准,才能检验我们是否可以相信我们的知识是确定的。但也有学者反驳黑尔格的说法。他们认为,黑格尔所说的「了解自己可能认识的条件」本身就是一种判断(或者说认识或知识),那么人如何在认识之前就以批判的态度研究认识能力?这就如同一个人在下水学游泳前,就要先学习游泳。到了后现代,出现对认识论的解构,其策略主要有两种,第一,因为语言的不确定性,以致各种陈述和知识也是不确定的;第二,人们因为身分认同的差异对认识论会有不同的选择,进而影响知识的生产过程。  认识论是哲学探讨的主题之一,其内涵分为两种定义:一是探讨知识起源、本质、限制及有效性的理论,这个定义使认识论在使用上与知识论@@@@@Gnosiology@@@@@相通;一是视为知识的理论@@@@@TheoryofKnowledge@@@@@,系统的分析人们认识世界所运用的知识概念。认识论也可分成广义的及狭义的两种,狭义的认识论仅探讨知识有效性问题。

汉语大词典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由于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分成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国语辞典⒈ 研究关于知识的来源、发展过程、认识方法,以及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可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认识论[rènshilùn]⒈研究关于知识的来源、发展过程、认识方法,以及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可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辞典修订版研究关于知识的来源、发展过程、认识方法,以及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可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英语theory of knowledgeepistemology

法语épistémologie、théorie de la connaissance

其他释义关于人类认识的哲学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本质、能力、形式、过程、规律、检验等。在认识论中存在着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认识论造句更多 >>

1.此种转向既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又是一种认识论,同时也是对民族志和田野工作的重新理解。

2.文学本体论运用了现象学哲学的还原方法,文学认识论则基于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建构原理。

3.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世界的可知性、事物发展的联系性、认识的能动性和循序性原理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情报研究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

4.长期以来,我国的刑诉法学者一直将证据问题视为一种哲学认识论问题,坚持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研究、界定证据的理论基础。

5.它既有朴素的辩证法认识论的价值一面,也有神学、谶纬迷信合流的荒诞一面。

6.纷纷著书立说为自由心证正名,认为自由心证恰恰回归到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7.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8.把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看作是对黑格尔的简单颠倒,这种认识论上的懒惰很容易滑向经济主义,产生经济人的幻象。

9.他们就认识论问题展开了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辩。

10.史家对“书法不隐”、“秉笔直书”的执着追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史家自身素养的规范,都显示出中国传统史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史学认识论思想。

字义分解

读音:rèn

[rèn]

(1)(动)认识;分辩:~字|~清是非。

(2)(动)跟本来没有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老师。

(3)(动)表示同意;承认:~可|~输|~错儿。

(4)(动)认吃亏(后面要带‘了’):你不用管;这事我~了。

读音:shí,zhì

[shi]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读音:lùn,lún

[lùn]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4. 看待:一概而论。

5.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6.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7. 姓。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认识论相关成语

认识论相关词语

解释包含认识论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药食同源

下一个:房贷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