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出血热
【拼音】:fēi zhōu chū xiě rè
【简体】:非洲出血热
【繁体】:非洲出血熱
辞典修订版一种急性且致死率高的疾病。在公元一九六七年被德国人发现,其特徵是病人出现连续性高热、衰弱、红疹、蛋白尿等,病毒会影响淋巴内皮系统、肝、胰。
读音:fēi
[fēi]
(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
(4)(副)不是:~卖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
(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读音:zhōu
[zhōu]
(1)(名)一块大陆和附近岛屿的总称:北美~|大洋~|非~|南美~|南极~|欧~|亚~。
(2)(名)河流中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陆地:沙~。
读音:chū
[chū]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读音:xiě,xuè
[xiě]
[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读音:rè
[rè]
(1)(形)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
(2)(形)温度高;感觉温度高:~水|趁~打铁|三伏天很~。
(3)(动)使热;加热(多指食物):把饭菜~一下。
(4)(形)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退~。
(5)(形)情意深厚:~心肠儿。
(6)(形)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中。
(7)(形)很受人欢迎的:~货。
(8)(形)放射性强:~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