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记问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记问

记问

【拼音】:jì wèn

【注音】:ㄐ一ˋㄨㄣˋ

【结构】:记(左右结构)问(半包围结构)

【简体】:记问

【繁体】:記問

解释

词语解释谓记诵诗书以待问或资谈助。通书信问候。记挂问讯。记问[jìwèn]⒈谓记诵诗书以待问或资谈助。⒉通书信问候。⒊记挂问讯。

引证解释⒈谓记诵诗书以待问或资谈助。参见参见“记问之学”。引宋王安石《论议·取材》:“第经学者,徒以记问为能,不责大义,类皆蒙鄙者能之。”元许衡《送许克勤赴新昌教序》:“况小言破道,小辨害义,克勤之贤当不止於博闻记问而已。”《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观公之记问,不让杨修之学,子建之能,王平之閲市,张松之一览。”⒉通书信问候。引唐白居易《与运使郎中状》:“久违符采,絶疎记问,伏维视履寀集,休祉尚赊。”宋郑刚中《答简州李知郡书》:“去冬衔命而出,正月抵故镇,诸郡记问如束笋,而公无一纸相访,每切疑怪。”明张居正《与刘进士禹谟书》:“别后一辱记问,感荷厚情,儿辈得奉教於门下,幸甚。”⒊记挂问讯。引明许三阶《节侠记·寄衣》:“塞月当秋冷,胡风入夜紧,应知他此际,怯衣单,谁人记问。”

网络解释记问记问是汉语词汇,拼音jìwèn,是指记诵诗书以待问或资谈助。

综合释义谓记诵诗书以待问或资谈助。宋王安石《论议·取材》:“第经学者,徒以记问为能,不责大义,类皆蒙鄙者能之。”元许衡《送许克勤赴新昌教序》:“况小言破道,小辨害义,克勤之贤当不止於博闻记问而已。”《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观公之记问,不让杨修之学,子建之能,王平之閲市,张松之一览。”参见参见“记问之学”。通书信问候。唐白居易《与运使郎中状》:“久违符采,絶疎记问,伏维视履寀集,休祉尚赊。”宋郑刚中《答简州李知郡书》:“去冬衔命而出,正月抵故镇,诸郡记问如束笋,而公无一纸相访,每切疑怪。”明张居正《与刘进士禹谟书》:“别后一辱记问,感荷厚情,儿辈得奉教於门下,幸甚。”记挂问讯。明许三阶《节侠记·寄衣》:“塞月当秋冷,胡风入夜紧,应知他此际,怯衣单,谁人记问。”记问[jìwèn]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难。《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宋.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

网友释义记问是汉语词汇,拼音jìwèn,是指记诵诗书以待问或资谈助。

汉语大词典(1).谓记诵诗书以待问或资谈助。宋王安石《论议·取材》:“第经学者,徒以记问为能,不责大义,类皆蒙鄙者能之。”元许衡《送许克勤赴新昌教序》:“况小言破道,小辨害义,克勤之贤当不止于博闻记问而已。”《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观公之记问,不让杨修之学,子建之能,王平之阅市,张松之一览。”参见参见“记问之学”。(2).通书信问候。唐白居易《与运使郎中状》:“久违符采,绝疏记问,伏维视履寀集,休祉尚赊。”宋郑刚中《答简州李知郡书》:“去冬衔命而出,正月抵故镇,诸郡记问如束笋,而公无一纸相访,每切疑怪。”明张居正《与刘进士禹谟书》:“别后一辱记问,感荷厚情,儿辈得奉教于门下,幸甚。”(3).记挂问讯。明许三阶《节侠记·寄衣》:“塞月当秋冷,胡风入夜紧,应知他此际,怯衣单,谁人记问。”

国语辞典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难。记问[jìwèn]⒈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难。引《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宋·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

辞典修订版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难。《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宋.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

其他释义1.谓记诵诗书以待问或资谈助。2.通书信问候。3.记挂问讯。

记问造句更多 >>

1.子止记问博洽,作易、春秋《传》,援据详甚,不肯臆说。

2.等回到房间施南帮我搽药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忘记问他的名字了。

3.他把这个“记问之学”巧妙地做成了一个辩论的陷阱,让卢大儒当场难堪。

4.铭记难忘的兄弟情深,却又不知从何写起。但愿人生平淡,如月光下静静流淌的溪流,多少年以后,翻出这陈旧的文字,依然能寻觅到亲情的印记。问候很急切:只有短短一句,愿你一切安好。

5.在《西游记》问世之后,有人写了不少续、补的作品,但绝大部分是狗尾续貂之作,不能相配。

6.时间,永远无法超越;工作,永远忙碌不完;牵挂,永远无法忘记;问候,永远无法丢却。朋友,天冷了,意保暖!天气永远多变,但友情永远不变。

7.冬天到,寒气袭,锻炼不忘记,多做运动好身体;天气变,北风起,记得多添衣,注意保暖要切记;好朋友,常惦记,问候短信表心意,愿你开心快乐过冬季!

8.记问之学不足于为人师,需要有启发别人的力量才不愧为人师,在这一点上从文有他独到之处,因为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好学深思的性格。

9.得到佑护爱高兴极了,竟然忘记问长者他们去哪里。

10.这些记问之学应付考试还可以,用在实际中就不行了。

字义分解

读音:jì

[jì]

(1)(动)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性|~得|~不清|好好~住。

(2)(动)记录;记载;登记:~事|~账|~一大功。

(3)(名)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做书名或篇名):日~|笔~|游~|《岳阳楼~》。

(4)(名)(~儿)标志;符号:标~|钤~|暗~儿。

(5)(名)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

(6)〈方〉(量)打一下叫打一记。

读音:wèn

[wèn]

(1)(动)请人解答

(2)(动)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

(3)(动)审讯;追究:~供。

(4)(动)管;干预:不闻不~。

(5)(介)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他借本书。

(6)姓。

记问相关成语

记问相关词语

上一个:记色

下一个:记下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