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
【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
【注音】:ㄎㄡˇㄕˋㄒ一ㄣㄈㄟ
【词性】:形容词、成语。
【简体】:口是心非
【繁体】:口是心非
词语解释口是心非kǒushì-xīnfēi。(1)口所言说与心所思想不一致。口是心非[kǒushìxīnfēi]⒈口所言说与心所思想不一致。例他的伪善和口是心非是无以复加的,几乎是堂而皇之的。英duplicity;sayyesandmeanno;
基础解释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同。指心与口不相一致。[近]阳奉阴违。[反]表里如一|心口如一。
引证解释⒈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引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水浒传》第七三回:“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也。”邹韬奋《关于民主与集中》二:“但一经多数通过,即须服从决议,不应口是心非。”
综合释义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俺哥哥原来是~,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网友释义口是心非(kǒushìxīnfēi):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贬义。出自汉·桓谭《新论·辨惑》。
国语辞典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口是心非[kǒushìxīnfēi]⒈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引《抱朴子·内篇·黄白》:「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近两面三刀口蜜腹剑心口不一言不由衷阳奉阴违反口快心直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英语lit.mouthsaysyes,heartno(idiom);duplicity,emptywords德语Doppelzüngigkeit(S,Sprichw),andershandelnalsdenken(wörtl.andersredenalsdenken)(V,Sprichw),heucheln(V,Sprichw)成语解释口是心非
辞典修订版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抱朴子.内篇.黄白》:「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
辞典简编版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造句】与人相处应诚信相待,不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成语词典版01.《抱朴子.内篇.黄白》:「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源)02.《抱朴子.内篇.微旨》:「若乃憎善好杀,口是心非,背向异辞,反戾直正……凡有一事,辄是一罪。」(源)03.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三.金丹诀》:「若内行不真,心生犹豫,口是心非,终无得理。」04.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05.明.徐《杀狗记.第一七出》:「龙卿子传,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06.《水浒传.第七三回》:「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07.《镜花缘.第六五回》:「今日听得舅舅来接,以为借此大家顽顽可以解解闷气。谁知你们见了面,只说这些口是心非道学话,岂不闷上加闷么!」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英语double-dealingdouble-dealerduplicity
其他释义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1.这个人口是心非,道貌岸然,所以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2.女人就是口是心非的动物,总是口头说不准,但是心中又是暗暗的期待着。
3.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三者恶口,辱骂毁谤,恶语伤人;四者两舌,向此说彼,挑拨是非。
4.煮一杯酒,温热冰封的心肠,饮不尽世间聚散离合的沧桑,闭一扇窗,掩不住满目悲伤,谁还在云幕那端浅浅的吟唱,剪一道光透过天色的红妆,照不清口是心非之间的模样。
5.领导干部最忌讳的行为之一便是言行相悖,口是心非。
6.要特别警惕“一阵风”、“一头热”,防止出现“言行相悖”、“口是心非”。
7.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应该表里如一,不能口是心非。
8.所谓“暗室不欺”诠解成两个含义一是不管有无他人在旁,都要严于律已,一丝不苟;一是要表里如一,不能口是心非。
9.可恨你们口是心非,满嘴说的什么清心修行,背地里却男欢女爱,秽乱天国!还有你这个风君,我的好表姐,你喜欢花敬,却愿意成全他和吟箫,倒真是有风度呵!
10.一切礼节,都是为了文饰那些虚应故事的行动、口是心非的欢迎、出尔反尔的周到而设立的;假设有真实的友谊,这些虚伪的情势就该一概摈弃。莎士比亚。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shì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 姓。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fēi
[fēi]
(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
(4)(副)不是:~卖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
(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