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愚则诬
【拼音】:fēi yú zé wū
【注音】:ㄈㄟㄩˊㄗㄜˊㄨ
【词性】:成语。
【简体】:非愚则诬
【繁体】:非愚則誣
词语解释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存心骗人。多指某一主张、言论无可成立之理。亦作“非愚即诬”。非愚则诬[fēiyúzéwū]⒈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存心骗人。多指某一主张、言论无可成立之理。亦作“非愚即诬”。
基础解释 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存心骗人。多指某一主张、言论无可成立之理。亦作“[[非愚即诬]]”。
综合释义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非愚则诬[fēiyúzéwū]不是愚蠢,就是故意欺骗人。《庄子.秋水》:「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
网友释义词目非愚则诬发音fēiyúzéwū释义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国语辞典不是愚蠢,就是故意欺骗人。非愚则诬[fēiyúzéwū]⒈不是愚蠢,就是故意欺骗人。引《庄子·秋水》:「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成语解释非愚则诬
辞典修订版不是愚蠢,就是故意欺骗人。《庄子.秋水》:「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不是愚蠢,就是故意欺骗人。庄子˙秋水: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
出处《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其他释义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1.古时多数贤士,非愚则诬,最后不得退居山林或隐于市井。
2.他的这种说法,非愚则诬,你何必耿耿于怀呢?[www.chazidian.com/zj-149503/造句网]
3.他的这种说法,非愚则诬,你何必耿耿于怀呢?【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49503/非愚则诬造句】
读音:fēi
[fēi]
(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
(4)(副)不是:~卖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
(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读音:yú
[yú]
(1)(形)愚笨;傻:~人|~陋|~懦|~顽|~妄|~不可及|大智若~。
(2)(动)愚弄:为人所~|~民政策。
(3)(代)用于自称的谦词:~兄|~见|~以为不可。
读音:zé
[zé]
(1)(名)规范。
(2)(名)规则。
(3)(动)效法。
(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
(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
读音:wū
[wū]
(动)硬说别人做了某种坏事:~告|~赖人。